解放战争系列兵棋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期间的经典战役为模拟对象,推演和复盘战役过程的兵棋系统。为便于兵棋的使用,本兵棋采取共架推演裁决体系,适用于军师旅团营多级模拟对象的作战行动推演与裁决。
解放战争系列兵棋的棋盘以1945-1950年间中国地图为基础设计,反映当时的地形地物,尤其是当年的村镇与道路交通情况。
兵棋地图的分辨率按照每格50公里(兵团/军)、20公里(军/师)、5公里(师/旅)三档进行设计。兵棋地图的分辨率按照每格50公里(兵团/军)、20公里(军/师)、5公里(师/旅)三档进行设计。
- 50公里地图按全国地图设计,六角格以纵横各3位共6位坐标编号,显示县以上及重点城镇,大的山脉水系,铁路及公路交通线。
- 20公里地图按区域地图设计,全国可区分华北与东北、中原与华东、西北与西南、华南等区域,六角格以纵横各3位共6位坐标编号,可交叉重叠,但相互独立。
- 5公里以经典战役基本空间为基础设计,六角格以纵横各3位共6位坐标编号,通常边长按100公里设计,阶段转换较多的战役(如豫东、苏中战役)可适当扩大到200公里,大型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最大不超过500公里。
解放战争系列兵棋的棋子以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军的兵力编成与主要武器装备为基础设计,反映当时的部队编成结构与作战能力。为适应兵棋地图多级分辨率,兵棋棋子也按照多级设计,并区分为基准棋子与扩展棋子分别设计。为区分各棋子不同的编制序列或作战能力,基本作战单位棋子以所属下级建制数量或战斗力值区分为四种不同的棋子样式。
推演回合流程是兵棋模拟作战过程的行动周期。解放战争系列兵棋的推演回合流程按照解放战争期间部队的机动速度及作战持续能力为基础设计,反映当时部队指挥调度周期及作战行动过程。采用回合制兵棋设计时,原则上标准移动能力为每回合2格,可在承受疲劳或局部采损的情况下增加1-2格的机动能力。按照步兵徒步机动速度每日不大于50公里计算,50公里地图每回合约2-3天,20公里每回合约1天,5公里每回合约8小时。
推演双方每回合均可进行一次行动,包括机动和作战。回合交互式推演时,双方交替行动,按照先手方、后手方确定行动顺序。想定未规定行动顺序时,每回合需掷随机数确定先后手,根据推演人员选定的数字确定先手方。推演时,通常按照先机动后交战的顺序进行。严格进行指挥推演时,每回合开始前可进行一次指挥推演,结束后可进行数据统计与状态设定(新增兵力,完成补给,设置天气条件)。